晋祠-水母楼
水母楼是难老泉亭西边的一座两层建筑。晋水之源出自水母楼下,水母楼是奉祀晋源水神的祠堂。水母楼亦叫梳妆楼、水晶宫,与圣母殿平行一条线,是悬瓮山下第二景观系列之首。
水母楼明嘉靖四十二年(1563)建,1844年重修一次。两重楼阁、重檐歇山顶,上下两层都有回廊,楼下一明两暗三窟北方式窑洞,中间一窟供奉铜质水母像一尊,高1米余,端坐于瓮形基座上。神态自若,束发未竟,一副村姑模样,与一般的神像大不相同。楼上为通堂三间、正中设神龛,塑升天水母成仙像,与楼下为一人两形。下 层是人,上层是神。神龛两侧列水族侍女塑像八尊,鱼尾人形,被称作“东方美人鱼”。楼上四壁还有明清壁画,内容为水母朝观音仪仗、普降甘霖。
水母楼位于晋祠圣母殿旁边,又叫水晶宫,供奉的主神是晋水源头三泉之一的难老泉水神。水母的塑像被放在楼上正中神龛里,两旁有六个侍女。水母仪容端庄,体态丰盈,极富神采。但相比之下,侍女的塑像更加引人注目。她们盈盈而立,似正要举步向前,身体与常人相比,略显扁平,增加了少女弱不禁风的柔弱感。从背面看去,她们的背影与水中游鱼颇为相象,优美而轻盈,因此,当地人都称她们为美人鱼。作者在创作中还注意到了细节的刻画,比如侍女那细微的头发,一根根都清晰可见;皮肤光滑而细腻的质感也处理得很好。
水母楼的这几件塑像,手法纯熟细腻,是明代雕塑中比较优秀的作品。
水母楼历史传说
中间洞内水母像为铜铸,高2米多,端坐于瓮形莲花座上,神态自若,束发未竟,一副村姑摸样,与一般神像大不相同。水母的这一形象源于一段美丽的传说,水母名叫柳春英,太原全胜村人,嫁到古庙村(晋祠)为媳。春英善良贤惠,勤劳俭朴,能忍能让,而她的婆婆却十分刁蛮,柳氏所做饭菜婆婆嫌缺醋少盐,常常让她倒掉重做;柳氏从好几里以外挑来的水,婆婆嫌身后桶里的水不干净而倒掉,只吃前桶,这样害得春英天天都得去挑水。春英对这些刁难毫无怨言。有一天,她正挑着水往回走,半道上遇到一位牵着白马的老头,请求让她的马喝点水。柳氏指着后桶水说:“喝吧。”老人为难地说:“这马只喝前桶的水。”柳氏爽快地答应了。如此三日,柳氏都满足了老人的要求。尽管自己多挑了三趟水,但第三天饮完马,柳氏正要返回重挑时,老人对春英说:“我是白衣大仙,你是位心地善良的大嫂,我送你一条马鞭,把它放在水瓮里,用水只要轻轻一提,水就会上涌,要多少就提多高,但千万不要提过瓮沿,不然就会遭水淹,切记!”说罢,老人和白马化作一朵白云而去。柳氏望着空中拜了几拜,就高高兴兴地回了家,从此免却了挑水之苦,而且四邻五舍也不用翻山越岭去挑水了。但这引起了婆婆的不快。一天她趁柳氏回娘家不在,想把马鞭藏了起来,可马鞭刚一提出水瓮,滔滔大水顷刻涌上,转眼间淹了整个村庄。正在娘家的春英闻讯,来不及把头梳完便急急赶回家中,把一草垫扔在泉上不顾一切地往上一坐,大水顿时变小,只剩下一股泉水从座下溢出,这便是晋水源头——难老泉。洞中这尊铜像正是依照这一传说塑造的。
楼上水母则是供奉梳妆后的水母坐像。值得提出的是,两侧这8尊侍女塑像,从前面看完全是身段苗条的美少女;而后面看则是鱼形,衣纹飘动十分优美,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“美人鱼”。